从80年代的“概念阶段”,到现今正在大踏步进入的“入户阶段”,智能家居行业经历了持续的内在变革。如果说十年前,智能家居的前景目标还是“如何让生活更便捷”,但现在早已过渡为“如何带来新居住生活”。
此外,外部环境也正加剧着全屋智能行业的“沙盘推演”过程。4月6日,住建部等1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报告从总体要求、明确数字家庭服务功能、强化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家庭系统、加强组织实施五个方面做出重要部署。
面向“新居住”未来,不同“赛道”虽然出发点相同,战略侧重点却截然不同。目前来看,以华为为典型的“平台赛道”;海尔智家在走的“场景生态赛道”;小米在走的“硬件赛道”这三路打法,是行业最主流,也是最前沿的全屋智能范式。究竟哪条才是实现远景目标的最佳之路?我们需要用更宏大的视野,去展望和分析各自的差异化未来。
抛开表面看本质,各路打法谁主沉浮?
从《意见》部署的“明确数字家庭服务功能”要求可以看出,未来智能家居更加强调“家庭服务”这个本质,数字家庭作为未来“新居住”最基本单位,俨然是各品牌必争的战略要地。在这一点上,不同品牌打入全屋智能的模式也各有千秋。
首先,看只做“赋能者”不做“生产者”的华为。早在智能家居战略发布初期,华为就定调在围绕“连接”能力,构建完整开发的智能家居生态体系这个点上。4月8日,华为在2021春季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旗舰新品发布会上,首次提出“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带来搭载HarmonyOS的全屋智能主机,打通智能单品协作壁垒,实现全屋生态整合。
无需自己开发生活场景,只需侧重设备间的“连接赋能”,这与华为本身进攻“软实力”的目的不谋而合。5月19日,华为又推出首款全屋Wi-Fi 6+路由器新品,用子母路由形态,实现覆盖别墅、复式、大平层等不同户型。“交互入口”的革新让无论电视、手机、音箱还是面板,都能实现智能家居秒配网、秒控制的高效交互体验。
海尔智家围绕“智慧家新居住”,打出了场景生态牌。为何这么说?首先是15年布局积累和6年持续发力,也是最早意识到要跳脱单一家电局限的玩家,去年推出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在底层思路上强调场景而非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家庭各个场景去定制化满足用户衣食住娱行各类生活需求,如衣联网、空气网、食联网等垂直平台,将自身科技、服务基于场景进行上下游企业的生态整合,打造出“新阳台”“新卧室”“新厨房”等各类“新居住”体验。
举个例子,比如,传统生活多将阳台用来晾晒衣物、堆积杂物。但在三翼鸟“新阳台”中,阳台不但可以运动、喝茶、做亲子游戏,而且洗衣机还会根据天气、衣料等推荐最合适的洗晒程序,洗完后晾衣架自动升降,即使洗衣液不够,也能自动下单购买。
小米则以智能单品品类丰富、追求性价比而著称。自3月官宣入局造车领域以来,很多人觉得,小米似乎不将重点放在“硬件+平台”的智能家居小米生态链上了。其实不然,在5月17日,小米AI实验室主任、自然语言处理首席科学家王斌讲解,小米造车是智能家居产品的延伸。也的确如此,如今小米的各类空气净化器、门锁、空调、电视等都是基于家庭服务而进行的延展。
很显然,小米以链接产品硬件为主所衍生的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占据广大的用户基数。小米触达各类产品的高性价比硬件,能在较低门槛的情况下,使用户的全屋智能丰富起来。虽然大部分用户享受的只是“入门级”全屋智能,但据小米官方统计,截至去年底,小米在全球的智能设备数量已超过3.25亿(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
无论是高效的“连接互通”能力,还是全空间“场景”新范式,亦或是品类全的“家电海战术”,都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的全屋智能思路。
智能家居落地思路见仁见智,谁能顾全左右?
说完品牌主打的各种战略,如何落地实现则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包括《意见》里也明确要“强化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从全屋智能布线、装修安置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要求。
目前来看,华为、海尔智家、小米都有着一定家装服务能力。然而具体来看,却也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了不同的“手段”。
华为全屋智能提供的是前装服务,由专业人士上门进行安装,对全屋布线和水电进行统一施工,只能用于未入住新房或者全屋翻新的旧房,无法进行后装或者局改。用华为全屋智能主机为中央控制系统,能实现稳定可靠的 PLC全屋网络、高速全覆盖的全屋WiFi,用户可在APP查询施工过程,还能通过NFC实现一碰交房。简单来说,就是从“软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并不过多涉及后续的各种“改造”。
海尔智家基于自身实力和链通上下生态资源的能力,拥有着全屋前后装一体化定制解决方案,无论是旧房局改还是全屋整装,都能为用户提供从设计、施工、到服务的全流程服务。据了解,现在由1个管家协调所需设计、物流、安装体系,最快7天焕新一个厨房,1天改造一个阳台,这是走“场景”路线必须要夯实的地基,真正带给消费者的是“智慧家新居住”的体验。
由于小米多提供的是亲民化的小家电品类,大家电还相较处于发展早期,因此小米选择的是投资家装平台。2015年,小米联合了爱空间家装公司,瞄准的是追求性价比的年轻群体,推出了“20天工期”以及“自养工人”概念,家装搭配均中低端品牌,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不难看出,在对未来居住工程建设方面,各品牌都践行着“求仁得仁”的路线。
让生活变智慧,哪种“软思维”实力更硬?
上面硬系统部分讲完,则该讲作为“灵魂”的软系统。实现未来数字化家庭智能服务的重点,一定是放在“智能家居系统”这个核心上,《意见》也明确指出需“完善数字家庭系统”这个要求,实际上,各品牌也早已暗自布局,多年深耕。
从最新成果来看,华为全屋智能主机搭载了HarmonyOS系统,能实现集学习、计算、决策于一体的智慧家居服务,通过对用户生活习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最合理的决策,多入口控制设备能便捷执行各类场景。
海尔智家在今年AWE上发布的行业唯一面向智慧家庭场景生态、以智家大脑为核心UhomeOS 3.0,让互联网入口变得“无感”。它集成了网器、边侧家庭和云侧的“端边云”的一体化智慧家庭操作系统,能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枢、自主思考,让用户享受决策智能服务的智慧,体验到“智慧家新居住”带来的舒适。
小米依托的是自家智能家居生态链平台,将自己的生态品类相互串联。简单概括就是,只要你用的是小米“全家桶”,就有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语言,就无需考虑兼容和互联问题。不过,也意味着外部品牌产品的兼容是个大问题。
结语
洋洋洒洒的观察中,从战略、家装、系统三个核心层面观察了主流品牌的动向。总的来看,头部品牌的“主流打法”对于实现未来数字家庭“新居住”的贡献各有千秋,比如华为更侧重于构建智能家居数字平台,帮助产品端打通壁垒;海尔智家多维并进打造“智慧家新居住”,在场景、焕新服务以及面向智慧家庭的UhomeOS 3.0上都有较成熟的能力;小米也让智能小家电品类变得更完善和广泛,让用户有着丰富DIY选择。具体谁更好?当然只有消费者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