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正文

芯片涨价,“逼死”中小手机厂商?

字号:TT 来源:时尚家电网发布时间:2021/11/16 10:27:03 我要评论(0)

随着越来越多的芯片相关公司宣布涨价,有关芯片产业链的涨价图谱逐渐清晰,涨价不再集中于芯片代工企业,已逐渐蔓延芯片厂商领域。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联发科或将针对旗下最重要的手机芯片调升价格,原因是由于新兴市场需求大好以及疫情后下游拉货动能增强。而后业内人士也公开证实,联发科近期确实调整了手机芯片价格,其中4G芯片涨幅最高,达到了10-15%,5G芯片的涨幅则是约5%。

目前,联发科是全球头部手机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较高。据CINNO Research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联发科市场份额呈现爆发式增长,涨至31.7%,首次成为国内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

发布的6月SoC出货搭载数据(MediaTek即联发科

联发科芯片涨价其实也不让人意外,realme中国区总裁徐起3月曾预料:“今年不仅缺芯,像电池、套片等部件也暴露了一些紧缺。目前虽然定价机制还没有受到相应的影响,但是下半年价格有可能会产生浮动,这是我基于当下的预判。”

而此次让联发科涨价的直接原因,除了芯片本身供不应求,更直接的原因是几个月前,原材料厂商、台积电等多家头部芯片代加工厂纷纷宣布涨价。

此前一波芯片代加工厂涨价已经引起了手机行业的恐慌,现今芯片研发厂商也接连涨价。而上游产业链的集体涨价,必然会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市场。

但芯片涨价对头部手机厂商影响并不会很大。去年美国制裁的风声传出后,除了华为连夜包机运芯片外,小米OV等紧急囤货,国内主流手机厂商暂时没有那么“缺芯”。真正受挤压的是全球手机市场厂商中“其他”一栏里的中小非主流品牌。

如果这些厂商手机不涨价,只能自己承担利润空间缩小的代价;一旦涨价,就会“性价比”不再,优势大减。

资源为王的手机行业里,竞争一向惨烈。头部厂商已经自顾不暇,如今一边应对步步紧逼收割市场的手机头部企业,一边面临芯片涨价,中小手机厂商恐将面临更艰难的生存空间。

芯片价格成本上涨,中小手机厂商更难了

这轮芯片涨价潮正是从上游传导而来。

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信越化学宣布,4月1日起硅片提价10%-20%,原因是原材料硅的成本上升。随后,芯片制造厂商也纷纷加入涨价行列,最终连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也决定涨价了——以16/12nm为分界线,16/12nm以下的高端制程价格上涨10%,成熟制程价格上涨15-20%,从明年第一季开始生效。

台积电公布上述决定,显然给焦虑的市场又加了一把火。

芯片价格上涨,对不同的终端企业也有一定差异。大型公司受到的影响会小一些,比如苹果等一线品牌占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半部分营业利润,它有能力让出一定的利润率,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个过程中,压力便转向市场地位较低的中小手机厂商,导致后者产能或盈利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无独有偶,联发科此次主要提升价格的目标便是4G芯片,预计增加15%,而5G芯片涨价稍低一些,涨幅5%。

4G芯片涨幅高的原因,是因为近两年全球大部分半导体工厂都把发展重点放在5G芯片,4G芯片晶圆产线逐渐被代工厂替代,导致4G芯片产能持续萎缩。

事实上,4G手机在All in 5G的大环境下也并不弱势。小米、OPPO和vivo自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加大了对4G智能手机的芯片采购量。这是由于芯片荒下,大多数手机厂商都选择在同一机型上既推出4G芯片手机,也推出5G芯片手机,以此减缓芯片不够用的困境。

因此,4G芯片逐渐变得供不应求。而面对庞大的4G芯片需求,代工厂不得不抬高价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联发科的芯片本身定位便是极具性价比,这一策略也使得其产品在中低端市场颇受欢迎。在4G手机时代,高通一直是手机芯片行业的老大,联发科与其有较大差距。

后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小米OV的中低端手机普遍采用联发科的5G芯片,尤其是后者推出的天玑系列处理器,更是帮助联发科抢占中低端手机市场绝大部分份额,重回国内芯片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显而易见,此次联发科芯片涨价,更可能会对中低端机产生较大影响,这正是中小手机厂商的重要业务。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连线Insight记者分析称,芯片相关产业链价格上涨,会影响整个手机终端厂商。由于高端机并不靠硬件赚钱,而是依赖互联网应用等软件链条,因此对中低端手机冲击更明显。

另外,孙燕飚表示,手机芯片的成本占比,一般占据总售价的10-20%,因此芯片涨价会直接影响中低端机的售价。

而像魅族、酷派等中小手机厂商本身便利润微薄,无法像“荣米OV”那样,有能力承担芯片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很有可能承受不住压力,进行涨价。

这便陷入了死循环,如果涨价销售,那势必会失去性价比优势,从而导致消费者流失。毕竟国内手机厂商此前之所以崛起,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合适的时候抓住了降价周期。但如果低端手机品牌不涨价,意味着它们每卖一台手机,便会亏损一台。

在孙燕飚看来,面板、摄像头等元件的价格也出现价格波动,也是受手机芯片价格波动的影响。

其中,在摄像头方面,5M、8M的手机摄像头芯片较为紧缺。

这是因为在手机摄像头市场,中低端手机也在向多摄发展。除了主摄像素以外,其他辅助摄像头用的多为5M和8M;而潜望式摄像头以8M为主,TOF摄像头以5M为主,人脸识别用的也多为5M和8M。

不过追溯更深层次的原因,或可能也是8寸晶圆整体缺货所致。摄像头芯片的价格一旦变高,就意味着摄像头模组厂要花高额去采购产品。

同时,摄像头模组厂还会面临COB(芯片封装)设备的资金压力。因为8M以上的摄像头需要采用COB制程,但目前终端需求提升,有些厂商2M的手机摄像头也采用COB制程,而5M的部分手机摄像头也会采用COB制程。

由此看来,摄像头模组厂不仅也要面临芯片价格上涨的压力,还需要更多资金投入生产。

而在手机面板方面,由于各手机厂方抢占市场引起的旺盛需求,导致a-Si(非晶硅)面板和中低端白牌智能机面板受需求累积及供给不足。据《中国手机通信产业数据观察报告》预测,未来手机面板价格或会持续上涨。

显而易见,手机芯片短缺和涨价已经引起相关供应链环节的集体涨价,这让本身市场规模较小、利润稀薄较大的中小手机厂商,生存状况更为艰难了。

芯片有价无市,大厂包圆,中小厂商难拿货

经过一轮轮洗牌,手机市场的话语权集中在几个手机巨头之间。

“得产能者,得市场”,这一畸形市场规则要追溯两年的一则禁令。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加强出口管制,特别是在芯片行业,将矛头瞄准了华为等一些中资企业——华为采购美国芯片之前需要获得许可证。

正是此次对华为的出口管制,成为了芯片全产业链缺货与涨价并行的导火索。

由于华为只有芯片设计的能力,没有芯片制造的能力,为了稳定以后的业务,就得保证产能。因此,禁令下发后,华为紧急加大在晶圆代工厂和上游芯片供应商方面的采购,紧急对台积电追加高达7亿美元大单,产品涵盖5纳米及7纳米制程,使得台积电相关产能爆满。

但华为抢的芯片原料越多,其他公司分到的产能就会变少。华为作为手机巨头,海量的采购订单直接影响了晶圆厂的产能计划,在晶圆厂的排期中,华为处于优先级地位。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台积电甚至当时直接与高通、联发科、AMD、Nivdia等头部芯片沟通协调,建议把后者的产能挪出部分给华为,争取在120天的缓冲期内,帮华为生产足够的芯片。据腾讯新闻报道,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芯片库存方面已经投入1800亿元,足够华为支撑一年的芯片供应,甚至核心的电信设备事业部或囤积了多达一年份量的外国供应零组件。

也正是上游芯片产业链重点完成华为订单的产能周期,使得手机芯片供应链生态变得紧张。

后来其他被列入美国管制名单的一些中企,也纷纷加入大规模囤货队伍。尤其是禁令后,“荣米OV”等一线手机品牌都大力抢占华为空出来的中高端市场,由此下游客户对核心芯片器件的需求再次被急剧放大,小米、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的订单挤占了上游芯片原厂,尤其是台积电这样的晶圆代工厂。

相较于有能力抢产能甚至提前备货的头部手机品牌,创业型的中小手机品牌根本无法像大企业甚至车企那样做半年、一年的生产计划,导致很多小企业无法进入原厂的供应链体系内,在芯片市场紧张时,话语权处于劣势。

这从各个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分析报告中也能看出端倪。能够出现在分析报告的只有华为、小米、OPPO等几家头部品牌,名单已经固定多年未变,而其余的中小手机品牌往往会被整合统计,放在“其他(Others)”一栏中。

有些手机厂商虽有能力下订单,但交付周期也很长。俄罗斯协同大学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学院院长安德烈·沃洛斯特诺夫曾公开表示,移动设备领域对芯片的需求超过供应量的10%-30%,大型智能手机制造商需等待芯片4-5个月,小型制造商则要至少10个月。

因此,在恐慌性囤货环境下,有限的芯片与大量的采购需求的矛盾,让芯片的价格越涨越缺,越缺越涨。

如今,在下游渠道商炒高的情况下,上游芯片供应链又开始集体涨价,从“买不到”变为“买不起”,中小手机厂商的困境不言而喻。若“缺芯”仍不能及时缓解,其生存处境只会越来越难。

中小厂商开始寻求“国产平替”

市场留给中小手机品牌的空间不多了。

中小品牌的争夺战远比头部厂商激烈得多。根据IDC报告,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080万台,同比下降4.7%。平均单价的持续上涨,及产品创新力不足以刺激消费者换机周期缩短,是手机市场走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