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通过股份转让、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以总价30亿元持有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安环境”)38.78%股权,盾安环境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这是自今年8月收购银隆新能源以来,格力在新能源领域进行的第二次收购。格力电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这次交易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布局。”
无独有偶,同日有消息传出,海信拟出资近10亿美元收购西门子交通信号灯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尽管海信官方对此消息称“不予置评”,但空穴来风,智能交通一直是海信近年积极布局的领域。
尤其是在家电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不管是格力、海信还是美的等家电巨头,都在努力开拓非家电业务。
进军上游
据公告披露,浙江盾安精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安精工”)将其持有的盾安环境27036万股股份(占盾安环境总股份的29.48%)以总价21.90亿元价格转让给格力电器;同时,盾安环境非公开发行股票13941万股,格力电器以现金方式认购全部非公开发行股份,认购价款约8.1亿元。
收购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盾安环境40977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38.78%,盾安环境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资料显示,成立于1987年的盾安环境是一家制冷元器件企业,同时也是格力电器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其核心业务为制冷元器件,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膨胀阀、四通阀、截止阀、电磁阀、小型压力容器、换热器、集成管路组件等,主要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等领域。
据了解,除了制冷元器件业务,自2017年起,盾安环境还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业务,布局5G、轨交、冷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产业,现有的客户包括比亚迪、蔚来、一汽、吉利等新能源车企。
分析认为,这是格力电器继今年8月收购银隆新能源后,再次加码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布局。今年8月,格力电器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收购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格力电器行使。最终,银隆新能源被格力电器收于麾下,格力电器合计持有银隆新能源47.93%股权。
彼时,格力电器表示,“收购银隆新能源开拓了新能源商用车配套业务,形成了从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模组/PACK动力总成、新能源整车、储能系统设备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布局。”
而此次收购盾安环境,格力电器则获得了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行业的核心技术。据悉,未来格力电器将借助盾安环境的渠道资源和产品经验,进入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赛道,并通过自身的采购及生产,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密集多元化背后
而就在格力电器宣布收购盾安环境的当天,业内传出消息称,海信拟斥资近10亿美元收购西门子交通信号灯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目前,海信方面对此“不予置评”。
但记者发现,海信早在1998年便成立了智能交通研发团队,最初从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交通信号机控制系统、交管综合调度系统入手,至今在轨道交通信号调度与监控、轨道无人驾驶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
此前,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海信正在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智能交通项目招标,并已中标了一些国家的智能交通项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1年的420.4亿元增至2019年的1510.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33%。“十四五”规划中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智能交通有望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反观海信,近年一直活跃于海外并购市场,先后收购了日本东芝映像、欧洲厨电巨头古洛尼等。今年3月,海信家电与三电控股株式会社签署了并购协议,该交易于5月31日完成。据了解,三电控股是全球知名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一级制造供应商,这场耗资12.6亿元的收购被视为海信进军汽车行业、布局上游零部件的重大进展。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家电市场的零售额增速从2017年开始放缓,消费端逐渐饱和,行业进入存量时代。2018年,家电市场规模为8104亿元,同比增幅只有1.9%,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032亿元,同比下降2.2%。疫情更是让家电市场雪上加霜,2020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规模为7056亿元,同比下降11.3%。
在家电行业增速放缓大环境下,通过投资并购完善供应链布局及跨界拓展的中国家电企业,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以格力为例,尽管先后开拓小家电、智能装备等业务,但空调仍然是收入大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格力空调业务实现营收671.94亿元,占营业收入73.79%,同比上升62.57%,而生活电器、智能装备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而美的以库卡为代表的机器人业务也在今年上半年才加速恢复。